美國投資銀行家因其過高的薪酬經常受到批評。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將探討這種情況的原因,同時還將涵蓋其歷史背景、現況趨勢和未來展望。
歷史背景和目前的薪酬架構
一項牛津學術研究關於美國金融業工資和人力資本的研究顯示,金融去監管影響了金融從業人員的工作複雜性、技能強度和高薪水。
美國投資銀行家在1990年左右開始比其他行業賺取顯著的溢價。到2006年,這一差距已達到50%。
不幸的是,這一趨勢如今仍在繼續,投資銀行家每月仍然賺取大筆現金。
例如,高盛在2023年的效率比率飆升至約75%。這遠超過他們的60%目標,我們可以假設他們對此感到滿意。如下所示,其他銀行如Lazard、Evercore和PJT Partners也超過了55%的目標薪酬比例。
這些信息清楚地表明美國投資銀行家薪酬過高。
有幾個因素造成了這些薪酬比例:
獎金固定性
人才留任策略
市場反彈的預期
正如《金融時報》上恰如其分地指出的:“獎金應該隨著市場狀況波動。然而,它們是固定的:公司不想失去優秀的人才,而且通常也需要支付保證金來引進新鮮血液,以應對市場的回暖。”
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清晰。這個部門的獎金設置方式是美國投資銀行家薪酬過高的原因,儘管市場波動。
影響和未來展望
美國投資銀行家持續過高的薪酬影響著該行業的盈利能力,同時也引發了對其長期可持續性的質疑。然而,公司主張,為了留住人才,需要這些高額補償。
隨著人工智能、加密貨幣和其他相似因素的出現,我相信這些技術進步最終將重塑所有市場的補償結構。
同一篇有關這個話題的《金融時報》文章提到了以下內容:“一些高管正迫不及待地期待人工智能能夠從根本上改變銀行業的薪酬結構。通過勞動力減少或生產力增長——要么是更少的銀行家,要么是更便宜的銀行家。”
這個想法有可能解決美國投資銀行家過高薪酬的問題。
證據是清晰的!美國投資銀行家確實被過高支付。儘管這個獨特的行業需要留住人才,但新技術和市場狀況的影響可能也會改變這個行業的補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