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內閣批准五年資本利得稅豁免
泰國內閣已批准對於通過本地持牌數字資產平台進行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獲利的資本利得稅進行五年豁免。該豁免將從2025年1月1日開始,至2029年12月31日結束,並且是將該王國定位為區域數字金融中心的更廣泛策略的一部分。
副財政部長Julapun Amornvivat表示,該措施旨在「激活加密貨幣市場,吸引外資並刺激國內消費」,同時仍然保持交易在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監管之下。
內閣批准全面激勵措施
根據新規定,泰國居民在透過SEC監管的交易所、經紀人或經銷商實現比特幣、以太幣及其他數字資產的獲利時,將不再在這五年期間內支付個人所得稅。財政部確認,該減免僅適用於在持牌平台上進行的交易,以將活動引導至受監管的領域並抑制使用離岸交易所。
爭取全球數字資產中心地位
官員們認為,明確且有限的稅收假期將增強泰國對於加密友好鄰國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競爭力。Julapun指出,政府預期這項政策將提升經濟增長並通過更大的市場活動和相關業務擴張產生至少10億泰銖(2100萬英鎊)的中期額外稅收。
該豁免並非無條件。僅在持有泰國SEC許可的平臺上實現的利潤符合資格,並且交易所必須遵守與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建議相符的反洗錢規則。稅務局還在準備採用OECD加密資產報告框架,以確保自動的跨境信息共享,即使在稅收暫停期間也能強化透明度。
行業反應
國內交易所Bitkub及最近獲得許可的國際運營商如Binance Thailand對該決定表示歡迎,稱降低摩擦成本將加深流動性並鼓勵當地企業家在國內建立區塊鏈項目,而非遷移至更加友好的司法管轄區。然而,一些分析師警告,泰國必須在激勵措施與強有力的消費者保護執行之間取得平衡,尤其是在去年一系列高調的區域交易所失敗事件之後。
此舉緊隨越南通過定義數字資產的法律,並且恰逢柬埔寨試點零售中央銀行數字貨幣。觀察人士表示,東南亞政策競爭的加劇可能會加速跨境數字資產走廊的出現,但如果各國競相降低監管門檻,則可能會導致監管標準的分裂。
歷史背景
泰國最初在2022年提出對加密利潤徵收15%的預扣稅,但在交易者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反對下退回。相反,泰國允許將利潤根據累進的個人所得稅表進行申報。最新的決定通過提供完全的,雖然是臨時的豁免,顯示出政策制定者現在將加密貨幣視為增長引擎,而不僅僅是投機風險。
稅務局必須在開始日期之前發佈詳細指導,以明確記錄保存義務、虧損抵消規則以及去中心化金融收益的處理。市場參與者也在關注有關數字資產服務增值稅的後續立法,以及財政部在今年春季早些時候提到的旅遊加密支出框架。
結論
泰國的五年資本利得稅假期為投資者和交易所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跑道,以便在國內監管下增建交易量,同時幫助曼谷將自己市場化為數字資產的入口。支持者相信,該措施將催化創新並吸引外資;而批評者則警告,放棄的稅收收入和潛在的消費者風險需要警惕的監督。這項政策是否最終會促進泰國的財政和技術野心,將取決於有效的執法、全球監管氣候及未來十年的加密市場周期。
了解更多:
- BitVault從GSR、Gemini和Auros籌集200萬美元以推出BTC支持的貨幣
- 伊朗的Sepah黑客事件是個警鐘——比特幣無法被抹去
- Omnichain DeFi:建立多鏈流動性
- ChatGPT選擇2025年7月購買的兩種AI加密貨幣
- 分析師表示比特幣價格可能會飆升至30萬美元,因為AVIV水平類似於之前的牛市周期
- Bitget分析師解釋Ripple(XRP)如何朝著5美元邁進